本頁說明如何透過系統指令撰寫有效的提示,為 Conversational Analytics API 資料代理程式提供最佳的撰寫情境,以及如何為 BigQuery 資料額外提供結構化情境。提供撰寫的脈絡是選用做法,但結構良好的撰寫脈絡可提高 API 回應的準確度和關聯性。
什麼是撰寫的脈絡?
開發人員可以提供撰寫的內容做為指引,藉此塑造資料代理的行為,並改善 API 的回覆內容。這項指引包括任意形式的系統指令,以及 BigQuery 資料來源的結構化內容欄位,內含資料表說明和範例查詢等資訊。為回答問題,代理程式會將這個撰寫的內容與資料來源 (例如 BigQuery 資料表、Looker 探索和 Looker Studio 資料來源) 的資訊,以及對話記錄 (適用於多輪對話) 結合。
透過結構化情境欄位和任意形式的系統指令提供明確指引,有助於提升 AI 代理解讀使用者問題的能力,並生成實用且準確的回覆。如果您要連結至 BigQuery 資料表等資料,定義明確的內容就特別實用。舉例來說,您可以使用撰寫的脈絡,為代理程式提供下列類型的指引:
- 特定商家的邏輯:將「忠實」顧客定義為在特定時間範圍內購買超過五次的顧客。
- 回覆格式:將資料代理程式的所有回覆總結成 20 字以內,節省使用者時間。
- 資料呈現:所有數字的格式都必須符合公司的樣式指南。
提供撰寫的背景資訊
可提供的具體資訊視資料來源而定:
- 如果是 BigQuery 資料,您可以定義結構化內容和系統指令。為獲得最佳結果,請先透過可用的結構化欄位提供代理程式背景資訊。接著,您可以定義系統指令,提供補充指引。
- 如果是 Looker 資料,系統只會透過系統指令提供撰寫的脈絡資訊。
您可以在 API 欄位中提供結構化脈絡,例如資料表說明和範例查詢。您可以使用 system_instruction
參數,以 YAML 格式的字串提供系統指令。
定義撰寫的脈絡後,您可以在下列其中一個呼叫中提供給 API:
- 建立持續性資料代理:在要求主體的
published_context
物件中加入撰寫的內容,設定代理行為,讓代理在多個對話中保持一致。詳情請參閱「建立資料代理程式」(HTTP) 或「為有狀態或無狀態的對話設定環境」(Python SDK)。 - 傳送無狀態要求:在聊天要求中,於
inline_context
物件內提供撰寫的內容,為該特定 API 呼叫定義代理程式的行為。詳情請參閱「建立無狀態多輪對話」(HTTP) 或「傳送含內嵌情境的無狀態即時通訊要求」(Python SDK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