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共用虛擬私有雲的 GKE 叢集搭配 Cloud TPU
。本指南將說明如何:
- 使用共用虛擬私有雲網路設定 Cloud TPU GKE 叢集。
- 設定必要的 API 和 IP 範圍,確保叢集、共用虛擬私有雲和 Google 代管服務之間的通訊。
- 為叢集 Pod 和服務建立次要 CIDR 範圍。
概念
本指南會經常使用以下概念:
主專案:包含一或多個共用虛擬私有雲網路的專案。在本指南中,這個專案會包含共用虛擬私有雲。
服務專案:共用虛擬私有雲管理員連結至主專案的專案。這個附加動作能讓服務專案加入共用虛擬私有雲。在本指南中,這個專案會包含 Cloud TPU 叢集。
需求條件
。啟用 API
在 Google Cloud 主控台為代管專案啟用下列 API:
在 Google Cloud 控制台為服務專案啟用下列 API:
設定 VPC 對等互連至 Google 代管服務的 IP 範圍
請按照下列步驟,在主專案的共用虛擬私有雲端網路中保留 IP 範圍。這個範圍會由這個 VPC 網路中的所有 Google 代管服務使用。Cloud TPU 是 Google 管理服務之一。
列出共用虛擬私有雲網路中的現有 IP 範圍。
$ gcloud beta compute networks list-ip-addresses network \ --project=host-project-id
選擇可用範圍,並在共用虛擬私有雲網路中保留該範圍。
$ gcloud beta compute addresses create peering-name \ --global \ --prefix-length=16 \ --network=network \ --purpose=VPC_PEERING \ --project=host-project-id
peering-name 會指定 VPC 對等互連連線的名稱。這個名稱會在下一個步驟中使用。
在主機專案和 Google 代管服務之間建立 VPC 網路對等互連連線。
$ gcloud beta services vpc-peerings connect \ --service=servicenetworking.googleapis.com \ --network=network \ --ranges=peering-name \ --project=host-project-id
為叢集建立次要 IP 範圍
在 Shared VPC 網路中選取或建立子網路,然後為叢集 Pod 和服務新增兩個次要 CIDR 範圍。
這些範圍分別適用於叢集的 Pod 和服務。後續步驟會用到範圍名稱。
subnet 會是主專案 network 中的子網路。
tier-1-name 是 subnet 中 GKE Pod 使用的次要範圍名稱。
tier-2-name 是 subnet 中 GKE 服務使用的次要範圍名稱。
使用 Cloud TPU 建立 GKE 叢集
下列指令說明如何使用共用虛擬私有雲網路中現有的 CIDR 範圍建立 GKE,並啟用 Cloud TPU:
$ gcloud beta container clusters create cluster-name \ --enable-ip-alias \ --network projects/host-project-id/global/networks/network \ --subnetwork projects/host-project-id/regions/region/subnetworks/subnet \ --cluster-secondary-range-name tier-1-name \ --services-secondary-range-name tier-2-name \ --scopes=cloud-platform \ --enable-tpu \ --enable-tpu-service-networking \ --project=service-project-id
- 如要進一步瞭解這些標記,請參閱
gcloud beta container clusters create指令參考指南。
請按照「在 GKE 上執行 Cloud TPU 應用程式」指南中的 Pod 規格步驟,建構使用 Cloud TPU 資源的工作。
清除
在 GKE 上使用完 Cloud TPU 時,請清除所用資源,以免系統對您的 Cloud Billing 帳戶收取額外費用。
刪除預留的對等 IP 範圍。
$ gcloud beta compute addresses delete peering-name \ --global \ --project=host-project-id
如要刪除叢集和網路資源,請按照「清除所用資源」一節中的操作說明,透過共用虛擬私人雲端設定叢集。